厨房的砂锅里,一锅小米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。米香混着红枣的甜气,从锅盖的缝隙里钻出来,漫得满屋子都是。妈妈拿着长柄勺,时不时掀开锅盖搅一搅,米粒在粥里翻滚,渐渐熬成了绵密的糊状,红枣的褶皱里吸满了粥水,轻轻一碰就会绽开 —— 这锅热粥,是家里清晨与深夜的固定风景亿盛资产,它暖过我感冒时的喉咙、加班后的疲惫、冬日里的手脚冰凉,把日常的细碎、家人的牵挂、时光的温柔,都悄悄熬在每一勺绵密、每一口温热里。
第一次蹲在灶台前等粥熟,是个冬日的清晨。那时我刚上小学,得了重感冒,喉咙疼得咽不下东西。妈妈天不亮就起来淘米,砂锅里的小米刚下锅时还粒粒分明,随着火候慢慢加热,渐渐变得软糯。“等粥熬得稠些,放两颗红枣,润嗓子。” 妈妈一边搅粥,一边把我拉到身边,用手背贴了贴我的额头。我盯着锅里的粥,看着米粒一点点 “化开”,红枣的颜色慢慢浸到粥里,从浅黄变成暖橙。终于等到粥盛进白瓷碗,我吹着热气小口喝,绵密的粥滑过喉咙,带着淡淡的甜,原本干涩的嗓子瞬间舒服了许多。那天的阳光透过厨房窗户,落在碗沿上,粥的热气模糊了妈妈的笑脸,却在我心里刻下了最温暖的印记。
热粥的砂锅里,藏着无数个关于家常的印记。妈妈熬粥总爱用那只旧砂锅,锅底结着一层浅浅的米痂,是常年熬粥留下的。她说这砂锅 “养人”,熬出的粥比铁锅更绵密亿盛资产,“你小时候总爱刮锅底的米痂吃,说比糖还甜”。有次我试着用新锅熬粥,米粒煮了很久还是硬的,妈妈笑着把旧砂锅找出来,“还是老伙计管用”;粥里的配料也总跟着季节变:春天放嫩玉米,煮出的粥带着清甜;夏天加绿豆,清热解暑;秋天搁南瓜,熬得粥金灿灿的;冬天就放桂圆和红枣,暖身又补血。有年秋天我想家,妈妈视频时特意举着砂锅给我看,“你看,今天熬了南瓜粥,跟你小时候爱吃的一样”,屏幕里的粥冒着热气,我隔着屏幕都仿佛闻到了香味;最特别的是家里的白瓷碗,碗底印着小小的梅花,是我小时候摔缺了口的,妈妈却一直没扔,“用这碗盛粥,你总说能多喝半碗”。每次用这碗喝粥,指尖触到缺口,都像摸到了童年的温度。
展开剩余52%热粥最 “热闹” 的时候,是家人团聚的周末。爸爸会早起去买新鲜的蔬菜,妈妈在厨房熬粥,我和弟弟在客厅收拾桌子。粥熬好后,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,每人面前一碗热粥,再配着妈妈腌的咸菜、煎得金黄的鸡蛋,说说笑笑。有次爷爷从老家来,妈妈熬了他最爱喝的八宝粥,里面放了红豆、莲子、花生,熬得糯糯的。爷爷喝了两碗,笑着说 “还是家里的粥香,外面餐馆里的都没这个味儿”。那天的餐桌旁,粥的热气混着笑声,成了最温馨的家常画面。
后来我去外地工作亿盛资产,很少能喝到妈妈熬的粥。有次加班到深夜,在便利店买了杯速溶粥,喝起来又稀又淡,才明白妈妈熬的粥里,藏着别人做不出的 “功夫”—— 是慢慢熬煮的耐心,是按季节搭配的用心,更是藏在粥里的牵挂。视频时我跟妈妈说 “便利店的粥不好喝”,她笑着说 “等你回来,我天天给你熬,想喝什么口味都行”。
去年冬天回家,刚进门就闻到了粥香。妈妈从厨房端出一碗红枣小米粥,“知道你今天回来,特意早早就熬上了”。我捧着碗喝了一口,还是熟悉的味道,米粒熬得入口即化,红枣的甜恰到好处。妈妈坐在旁边看着我,“慢点喝,锅里还有很多”。那一刻,所有的疲惫都被粥的暖意驱散,心里满是踏实。
暮色漫过厨房时,妈妈正清洗着砂锅,锅里还留着淡淡的粥香。我站在旁边,看着她的背影,忽然明白,灶上的热粥从来不是普通的食物。它是岁月的 “调味剂”,用简单的食材,把平凡的日子熬得有滋有味;它是家人的 “牵挂”,无论走多远,只要想起那口温热,就会想起家的方向;它是时光的 “印记”,把妈妈的爱、日常的温暖,都熬在每一勺粥里,留在每一个清晨与深夜的记忆里,永远不会褪色。
夜风从厨房窗户吹进来,带着粥的余温,砂锅渐渐冷却,却仿佛还留着妈妈的温度。我知道,下次回家,厨房的砂锅里依旧会咕嘟咕嘟地熬着热粥,等着我,把岁月的暖与家常,一口一口吃进心里。
发布于:湖北省粤有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